當然鑽石不是只看大小。一顆2克拉的水滴型紅鑽,也是一顆獨一無二的珍寶。按照(富有爭議的)重要性來分:顏色,淨度,切工和形狀也有助於提升整體價值。
顏色可能是排名緊跟克拉的最重要的因素。人們可以分辨出兩種類型的鑽石的顏色。一種是無色的鑽石(a),另一種是花哨的彩色鑽石(b)。
(a)無色鑽石的顏色的色級從D(無色)到Z(淡黃色)。只有不到1%的鑽石是無色的,這使得它們非常珍稀。正如人們所預料的一樣,一顆真正無色的鑽石,能夠賣出天價。
(b) 除了無色的鑽石,也有“花哨的彩鑽顏色”,這些色調可以從淡到濃烈艷彩。天然彩鑽是非常獨特和罕見的,比無色鑽石更為珍稀。一個真正的天然彩色鑽石是大自然的恩賜,可有各種不同的色彩,從粉紅色到黃色到棕色,甚至是紅色。花哨彩色鑽石僅能夠在非常有限的地區被發現。彩鑽之所有能夠擁有顏色,根據不同的色彩各有其因由。例如,黃鑽的明快色調是因為氮的存在。而藍色鑽石,則因為含有硼而導至顯出藍顏色。形成粉色和紅色鑽石這兩種出眾的色彩,大多原因不明,據推測指出,它們的行程,跟晶體結構產生塑體變形而導致晶體結構缺陷有關。顏色越稀罕,色調越強烈,價值就越高。黃色和褐色鑽石是最常見的,而紅色,藍色和綠色的鑽石則是所有彩鑽中最稀有的。顏色較淺的彩鑽,如等級為微的、很淡的,淡彩、彩,其價值比起濃彩、艷彩、深彩,就會低一些,因為相對而言,它們較為常見。